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01-12
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2015年,靖宇县河南村被定为靖宇县纪委监察局的扶贫联系点。一年来,县纪委监察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精准扶贫”的重要精神,突出纪检监察部门特色,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为主线,以倾听民声为切入点,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从满目苍翠到白雪皑皑,365天,更迭的不仅仅是季节。
时令进入1月,冬寒料峭。走进靖宇县靖宇镇河南村,阳光洒满大地,让人倍感温暖,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新装的路灯在村道两旁逶迤前行,村民们在崭新的村部文化广场上跳起健身舞……一幅幅多姿多彩的新农村画卷,到处洋溢着新的气息。阵阵清风徐来,扶贫之花在这里悄然盛开。
带着计划扶贫——民生之花初吐芬芳
“全体干部要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到村找准扶贫对象,摸清贫困原因,精细制定扶贫工作规划,通过规划的实施,让困难群众实现脱贫。”动员会上,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白金泉对委局扶贫包村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县纪委监察局结合包村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机制,转变工作方式,成立扶贫工作小组,确定各室主任为成员,并深入村组和群众家中走访调研活动。
推进精准扶贫,必须在号准“贫脉”上多下工夫。活动伊始,白金泉书记就带头调研摸底、带头走访座谈、带头解决问题、带头联系帮扶,先后多次深入河南村开展调研指导,到挂钩的村、户,与村干部、贫困户促膝谈心。
“家中有几口人?年收入多少?家中有没有急需解决的困难?个人有什么诉求?”这是白书记和委局扶贫工作组成员进村入户必问的问题。
“县纪委的扶贫组经常到村里来,按照农村话说,做事很深入,一竿子到底!”“他们非常平易近人,没有一点官架子。”“他们帮我们村做了不少实事……”村里的干部群众对县纪委驻河南村扶贫工作组有说不完的话。
县纪委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调查和现场察看等方式,厘清了村里贫困户口的基本情况、人数和家中急需解决的困难及个人诉求等方面的内容,将村民提出的问题详细记录在册,根据情节进行重点标记,摸清了河南村基本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和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问题,做到了数字清,底子实,为精准扶贫到户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扶贫工作组与干部群众一道摆问题、找原因、选路子,集思广益,共拟脱贫致富规划,制定了《关于开展包保河南村扶贫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实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实现对河南村贫困群众的包保扶贫全覆盖。
有县纪委充分的调研,有切实可行的方案,有具体的操作措施,上门服务在这里凝聚起精准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河南村群众脱贫致富底气更足了,发展生产更有方向了。
带着感情扶贫——帮扶之花朵朵鲜艳
“我们今天来给县纪委送一面锦旗表达谢意,毕海主任是我们的好书记,县纪委真帮了我们大忙!你们是我们的亲人!”
的确,在河南村,靖宇县纪委监察局的帮扶干部视驻地为家,当地百姓也早已把他们当成了亲人。在村里采访,动人的故事听不完——
河南村村民居住集中的姜家沟以前没有安装路灯,一到晚上漆黑一片,出行不仅不方便,更不安全。考虑到村部集体收入不富裕的现状,县纪委出资2万元,县发改局出资2万元,余下不足部分由村集体收入补全,为河南村姜家沟装上20盏路灯。村部健身广场东西各安装1盏,姜家沟上下两条道各安装9盏,共计20盏。路灯设定为每天晚上7点亮灯,4个小时后自动关闭(随着时令变化可作调整)。如今每当夜幕降临,一盏盏路灯发出柔和明亮的光,不仅照亮了村道,更照亮村民们的心。
王凤英是河南村人,2014年10月份,丈夫因车祸过世,留下她和读初二的儿子,家中失去了经济来源,王凤英也萎靡不振。正当一家人陷入绝望之时,委局干部室主任、河南村“第一书记”毕海在走访中了解了情况,立即向单位主要领导汇报,经过协调相关部门后不仅为其儿子办理了低保,县委书记毕增祥还与其儿子结成帮扶队子。目前,在真情感召下,王凤英精神状态逐渐好转,增强了对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河南村村民刘新建、邓秀彩夫妻二人的三女儿刘玉凤现年35岁,由于出生9个月时患脑炎,导致不能直立行走,不会说话,没有劳动能力,需要监护人24小时照料。毕海走访发现后及时向县纪委汇报,后经县纪委与县民政局沟通协调,为其一家三口办理了农村低保,同时,与县残联沟通协调后,还为刘玉凤申请了一次性救助和一台助行器。
一枝一叶情深意长。在河南村,像这样的帮扶故事不胜枚举。县纪委扶贫工作组带着感情扶贫,不仅增强了河南村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干劲,更温暖了群众的心。
带着责任扶贫——廉洁之花时时绽放
“建成一个好支部,治理一个好村貌,树立一个好形象”——这是县纪委监察局对包保河南村扶贫工作的要求。
委局扶贫工作组坚持扶贫与扶智同行,坚持将“廉洁扶贫”的理念贯穿扶贫工作始终,美化了村貌,转变了全村党员干部的观念与作风,净化了民风。
建好支部。加强民主管理,增强基层组织力量,完善农村监督网络体系,这是扶贫工作和村务工作高效推进的有力保障。驻村之初,在县纪委扶贫工作组的协助下,河南村村支部完善了村民议事、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村务监督等制度。此外,县纪委扶贫工作组还为村部配备了电脑,使村部实现现代化办公。村党组织凝聚力有了明显增强。
治好村貌。生态是河南村最大的先天资源,为保护好生态环境,扶贫组——县纪委办公室为河南村安装了20个垃圾桶,还帮助河南村安装路灯、绿化村道等,带领村干部带头维护村容村貌。在扶贫组的倾情帮扶下,河南村村貌焕然一新,成为干净整洁、美如公园的生态新村。
树好形象。7月1日,“重温入党誓词,唤醒党章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河南村党支部召开,“第一书记”毕海与全村党员一起举起右手,面对迎风飘扬的党旗,重温入党誓词;12月11日,省纪委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挂画在河南村村部醒目位置张贴,“第一书记”毕海带领村班子成员共同学习。
党风带政风促民风,在扶贫工作组的带领和影响下,村风民风也有了明显好转。“以前村里人摆酒席的多,每摆一次酒席,既要花很多钱,又耽搁工夫。都是一个村的,不去不好意思,现在好了,通过学习,风气好多了,勤俭节约的农民本色又回来了。”
傍晚时分,吃过晚饭的河南村村民们已经习惯相聚于村部宽敞整洁的文化大院,数字音响播放出欢快的舞曲,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跳着舞,唱着歌,好一派快乐祥和的乡村之夜。
冬日融融,温暖如春。阳光灿烂下的河南村,正在逐步形成竞相致富、遵纪守法、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氛围。
(来源:靖宇县纪委 撰稿:李瑛 张心怡 编辑:张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