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共产党靖宇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 图片新闻 >> 中央图片 >> 正文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5-09-01

 

一、历史回顾

 


 

二、重大战役

1.淞沪会战

    卢沟桥事变爆发37天后,日本侵略军又向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英勇抗击,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淞沪会战。193789日,驻沪日海军陆战队官兵两人,驱车闯入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当即被中国守军击毙。813日,日军以此为借口,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驻上海的中国军队第九集团军,在张治中率领下奋起抵抗。国民党政府陆续调集6个集团军70余万人抗击,初战获胜。从823日起,日军多次在长江口登陆,攻击守军左翼,遭顽强抗击。随后,日军逐次增兵,加强上海派遣军的力量。中国军队也陆续增援,不断调整部署。911日以后,蒋介石自兼第三战区司令长官。9月下旬至10月初,日军增援部队陆续在上海登陆。930日拂晓,日军向中国军队发起猛攻,中国守备部队陷于苦战,伤亡惨重。1026日晚,守卫大场防线的中国军队第88师第524团第2400余人(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在副团长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的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连夜西撤。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守卫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孤军奋战,誓死不退,坚持战斗4昼夜,击退了敌人在飞机、坦克、大炮掩护下的数十次进攻。115日,日军一部从杭州湾登陆,迂回守军侧后,合围上海。守军被迫撤退。1112日,上海市区陷落。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上海,严重威胁到蒋介石的统治,国民党政府被迫实行抗战,从此,全国进入了抗日战争。

2.太原会战

        南口张家口战役后,日本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独立混成第1旅团一部共1500余人于1937913日占领山西大同,立即以一部向丰镇(今属内蒙古)进攻,主力向雁北地区进攻。日军第5师团从河北宣化、新保安西下,连陷广灵、灵丘、浑源等晋东北城镇。9月下旬,日军统帅部命板垣征四郎率第5师团及察哈尔派遣兵团主力共5万余人进攻山西内长城防线,企图向太原城发展进攻。中国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指挥所部退守内长城的平型关、雁门关、神池一线。以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为右地区总司令,指挥3个军防守平型关东西一线;以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为左地区总司令,指挥4个军防守雁门关东西一线;以第71、第72师为预备军,位于繁峙;令第18集团军(八路军)朱德总司令以第115、第120、第129师分别驰援平型关、雁门关、五台山配合作战。

3.平型关伏击战

        19379月中旬,沿平绥路西进的侵华日军占领大同后,分兵两路向雁门关、平型关一线进攻,企图进逼太原。为了配合友军作战,阻挡日军的攻势,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下,奉命开抵平型关地区集结待机。923日,第115师派出独立团和骑兵营插到灵丘涞源广灵之间地区活动,以钳制和打击增援平型关之日军。24日夜,又以3个团的兵力冒雨设伏于平型关东北公路两侧山地,等待来犯之敌。257时许,日军第5师团(板垣师团)第21旅后续部队全部进入设伏地域,八路军预伏部队居高临下,迅速向敌发起猛烈攻击,顿时打乱了日军的指挥系统,敌军的车辆自相碰撞,人仰马翻,乱成一团。这时,我军战士勇猛地冲向公路,对敌实行分割围歼,双方展开了短兵相接的白刃肉搏战。经过一天的激战,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战役的胜利。八路军在平型关战役中共击毙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火炮1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4.忻口战役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晋北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战役从19371013日至112日,历时二十一天。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又称第十八集团军)。这次战役是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朱德、卫立煌、黄绍竑副之)指挥实施的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该战役创歼敌逾万的纪录,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

 

5.台儿庄会战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军在山东南部台儿庄(今属枣庄市)地区进行的一次会战。

  日本侵略军19371213日和27日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连贯南北战场,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它位于徐州东北30公里的大运河北岸,临城至赵墩的铁路支线上,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扼守运河的咽喉,是日军夹击徐州的首争之地。

  1938323日,濑谷支队主力沿台枣支线向台儿庄阵地突进。此时,第五战区为确保台儿庄阵地,以拱卫徐州,进行了部署调整。24日,濑谷支队向台儿庄发起进攻,与中国守军第2集团军第31师展开激战。日军一部突入东北角,被守军击退。27日,濑谷支队主力一部突入北门,第31师与敌展开拉锯战,守军伤亡甚重。28日,突入台儿庄的日军被第31师围攻,敌方损失甚重。29日,日军第十师团长命濑谷支队迅速击败台儿庄附近守军,同日,在徐州督战的蒋介石也下达了死守台儿庄的命令,命令说如果失守,不特全体官兵应加重惩,即李长官、白副参谋总长、林次长亦有处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遂令第2集团军死守台儿庄阵地,并再次严令庞炳勋部南下,协助第2集团军解决台儿庄之敌。至31日,中国军队将进入台儿庄之敌完全包围。43日,中国军队向日本侵略军发起攻击。日军拚力争夺,占领了市街大部。中国军队一次又一次反击,展开街垒战,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市街。双方陷于苦战。6日晚,中国军队全线攻击,围歼被围之濑谷支队。战至7日凌晨,除一部日军突围至峰县附近固守待援外,被围之敌大部被歼。台儿庄战役在历时半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下,共歼日军1万余人。

  此次战役是继平型关大捷之后全国抗战的又一重大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

6.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此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7.百团大战

        1940820日夜,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自1939年冬以来,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并企图割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区的联系,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交通破击战,重点破袭正太铁路和同蒲路北段,给日本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这次战役经历了两个主动进攻阶段和一个反扫荡阶段。第一阶段(820日至910日)。八路军在正太、同蒲、平汉、津浦等主要交通线发动总攻击,重点破坏了正太铁路。经过20天的战斗,预定计划全部完成。正太铁路线的路轨、桥梁、隧道、水塔、车站等均被破坏;平汉、同蒲(北段)、石德、北宁铁路以及主要公路也被切断;华北各交通线陷于瘫痪。第二阶段(922日至10月上旬)。任务是继续扩大战果,摧毁交通线两侧和深入各抗日根据地的敌伪据点。在这段时间里,我晋察冀军区主要进行了涞灵战役,第129师主要进行了榆辽战役,第120师主要破袭了同蒲路。在这些战斗中,八路军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但是,我军计划要拔除的敌据点未能全部拔除。第三阶段(106日至翌年124日),主要任务是反击日伪军的报复扫荡。在这段时间里,八路军先后粉碎了日伪军对太行、太岳、平西、北岳、晋西北等抗日根据地的大规模扫荡。百团大战历时5个多月。从820日至125日的3个半月中,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共计毙、伤、俘和投诚日伪军达46480人。其中包括: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8407人;日军自动携械投诚者47人,伪军反正者1845人。同时,缴获各种枪5942支(挺),各种炮53门;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桥梁213座,火车站37个,隧道11个;破坏煤矿5个,仓库11所。此外,还缴获和破坏了其他大量军用物资。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增强了全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


三、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建设

    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特点。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在艰苦的环境下依然高度重视和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并依靠严格的纪律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保证党的团结与统一,保证人民军队的成长壮大,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与凝聚力。

把纪律摆在首要位置

  抗战时期,我们党把纪律摆在党领导革命斗争的首要位置。1938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总结建党十七年来的斗争经验,着重阐述了纪律的重要性。他指出:“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没有纪律,党就无法领导群众与军队进行胜利的斗争。”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提出了“四个服从”(即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并被全党所普遍接受。这一原则成为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成为党的纪律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1945年,党的七大将这一原则表述为“党员个人服从所属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部分组织统一服从中央”,并写入党章。自此,七大以后的历届党的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都强调了这一组织纪律原则,并不断加以补充、发展和完善,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党内生活中必须遵守的纪律之一。

  抗战时期,党的其他领导人对党的纪律建设也作出了重大贡献。陈云就是其中代表之一。作为当时的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同志从不同角度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必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在执行党的纪律问题上要特别坚决。他多次强调:“纪律是我们的重要武器。维护党的统一,不靠刀枪,要靠纪律。”“我们的党是一个战斗的党。我们在斗争中依靠的武器,唯一的就是纪律。”“党的纪律是统一的,必须无条件遵守。”“严格地遵守党的纪律为所有党员及各级党部之最高责任。”在延安整风基础上,1945年党的七大第一次将党的纪律写入党章总纲,以党内根本大法的形式充分肯定了纪律建设的重要性,为此后党的纪律建设提供了根本依据和思想指导。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一时期我们党已经意识到制度对于加强纪律建设的重要性。鉴于张国焘的分裂行为和王明不经中央同意擅自以中央名义对外发布宣言、意见的错误,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等文件,重申了党的政治和组织纪律:党的决议和文件,未经决定发表或报告、传达,不得向会外任何人泄露;不得在组织以外对任何人发表与党组织相违反的意见,亦不得有任何相违反的行动;未经党组织同意或委托,不得以组织名义对外发表言论与文件等。19417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要求党更进一步地成为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要求全体党员和党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在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动和统一的纪律下面团结起来,成为有组织的整体。这些规定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中央和地方各级党部的工作规则和程序,明确了组织纪律和对违反纪律行为的相应处分措施。

  抗战时期党关于加强纪律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在实践中形成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纪律规范,为此后党的纪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严厉查处违纪行为

  严明组织纪律,查处违纪行为,加强组织净化,维护纪律权威,是党在延安时期加强纪律建设的重要举措。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有些党员不愿意去前线和敌后根据地等环境艰苦险恶的地方工作,不服从组织决定。当时有一位叫刘力功的新党员,在中央组织部党员训练班毕业之后,在工作分配问题上与组织讲条件,在党组织的多次教育下仍坚持个人要求,不服从组织分配。经中央党务委员会讨论,认为应该坚决开除他的党籍,以维护党的纪律。中央组织部遂开除刘力功党籍,并公布全党,以示警戒。这件事情作为反面教材,在当时引起了广大党员的深刻反思。

  除此之外,延安时期还严肃处理了黄克功、刘振球、肖玉璧等违法乱纪者,这些案件在当时都具有很强的典型意义。先说黄克功案。193710月,26岁的“老革命”、抗大第三期第六队队长黄克功因逼婚未遂开枪杀人,经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审判,被判处死刑。黄克功写信向毛泽东求情,毛泽东在支持法院判决的回信中强调,“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和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厉的纪律”。黄克功遂被处决。与黄克功相似,刘振球也为革命立过功。他参加过五次反“围剿”,并担任长征时期某团政委,而且曾在平型关战役中荣立战功。但后来他贪图享乐,贪污公款数百元,被开除党籍并受到法律制裁。对此,时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的胡耀邦,还针对此案专门写了“拥护开除刘振球的党籍,为党的事业奋斗到底”的主题评论。还有一个典型案件是肖玉璧贪腐案。1940年,老红军肖玉璧在担任边区税务分局局长期间,贪污受贿,利用职权私卖军需品,影响极坏。案发后,肖玉璧被开除党籍,边区法院依法判处肖玉璧死刑。肖玉璧不服,也写信向毛泽东求情。毛泽东在了解有关情况后,对林伯渠表示,和对黄克功案件一样,完全拥护法院判决。1941年底,肖玉璧被处决。194215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在‘廉洁政治’的地面上,不容许有一个‘肖玉璧’式的莠草生长。有了,就拔掉它!”

  这一时期,正是通过对违法乱纪党员干部的严厉查处,一方面维护了党的纪律的威严,保持了党组织的纯洁性与战斗力;另一方面,团结教育了广大党员干部,使党的纪律真正成为广大党员干部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保证了党的政策路线的贯彻执行。正如陈云所指出的,纪律虽然带着强制性,但必须自觉遵守,只有使全体党员自觉地遵守纪律,纪律才能成为铁的、不可动摇的、有效的东西。

模范遵守党的纪律规矩

  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无人例外。服从组织,拥护中央,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必须遵守的组织纪律。作为党员干部,不仅要守纪律,而且要模范带头守纪律。1935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与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这时将近初冬,中央红军给养面临困难,向红十五军团借款2500银元,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从仅存的7000银元中毫不犹豫地拿出5000块交给中央红军。多年以后,他在回忆此事时说:“当时我认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无条件地服从中央。”据黄克诚回忆,19387月,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四四旅旅长一职空缺。三四四旅六八七团团长田守尧是红二十五军团的老同志,论资格、能力,由他代理旅长较为合适。朱德考虑由田守尧代理旅长职务,并找其谈了话,让其代理三四四旅旅长职务,等候八路军总部任命。而八路军总部则从三四三旅调杨得志来任三四四旅代旅长。田守尧有点闹情绪。在党委会上,朱德对田守尧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最后说道,“戏点到谁谁就唱,没点到你就不能出台。共产党员嘛!我们都听党中央的,不能闹情绪”。

  财经纪律是党的纪律之一,在革命战争年代,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1941年,正是抗战最为艰难的时期,受当时国共关系的影响,重庆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办事处的财务工作重担由中共南方中央局常委、统战工作委员会书记董必武负责。为了改善办事处的生活状况,董必武在处理千头万绪的工作的同时,对办事处机关的伙食开支实行严格管理和监督,他要求办伙食的同志既要想尽办法改善领导和同志们的伙食,又绝不能乱花一分钱。曾有一个月,在月底伙食费结算时,账面上有六角钱的开支平不了。为此,董必武执意在机关大会上作了检查,并向党中央写信检讨。

  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无论是党的领袖,还是革命战士,为着实现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的革命理想,自觉遵守并模范践行着党的纪律,服从组织,发扬民主,服务大众,廉洁自律,在延安、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形成了良好的政治生态。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毛泽东同志曾深刻地指出: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是我们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首要经验。延安时期,正是因为我们党重视纪律建设,严明党的纪律,才维护了党的团结和统一,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并最终取得抗战胜利。这是我们党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当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事业中,我们必须运用好这一法宝,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将党的纪律和规矩摆在首要位置,维护党中央权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四、习大大抗战十论


五、9·3阅兵的23个看点


 (来源:靖宇县纪委  审核:李瑛  编辑:张心怡) 

责任编辑:靖宇县纪委监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