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4-11-13
增设纪检监察室、打造纪检监察案件查处综合平台,划分作战区域……靖宇县纪委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聚焦主业,重拳惩治腐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
转职能厘清职责再出拳
整合内设机构,给执纪监督“加”力。科学调整内设机构,使一线办案力量增加至60%以上。将乡镇、县直机关单位、直属机关党委各支部都划分到纪检监察各室,任务分工明确,区域划分明确,查办案件的四个纪检监察室按照各自分担区“作战”,案件管理室统一调度、跟踪监督,发挥“参谋部”作用。划分区域作战后,各室立案案件共20件,突显了划分区域作战后的效果。
清理越位错位工作,给纪检监察工作“减”负。精简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共清理议事协调机构123个,保留和继续参与的13个。职能主责厘清之后,积极推进资源向主业集中,资金、装备、办案力量均向办案倾斜,把不该管的工作交还主责部门。整合派驻机构和纪委内设职能科室资源,攥紧“拳头”,形成合力,着力强化查办案件、执纪监督和责任追究三大主责。
转方式监督之上再监督
实现执法与执纪无缝对接。改变过去执纪办案“单枪匹马”的做法,与财政、审计等部门“强强联手”,实现了执法与执纪的无缝对接。同时,在查办专业性较强案件过程中,抽调“人才库”的专业人才参加,既优化办案结构,有利于案件的快速查办,也对专业人员执法情况实行“再监督”。
研发“靖宇纪检监察案件查处综合平台”,以案件线索数据库、反腐专业人才库、党员干部信息库和工作法规库“四库”信息资源为基础,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实现了案件查办从接访到转办、从初核到立案、从反馈到审理的全过程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
平台今年着重完善健全了案件线索登记、排查、分流、承办、反馈、审结等各项流程,每一个环节都有对口科室负责,办案过程紧密相连、环环紧扣;党员干部信息库涵盖了全县1万多名党员干部和监察对象的动态信息,对受过处分党员的违纪违法等情况进行了登记备案,确保监督对象无死角全覆盖,同时也保证了地域、亲属回避等相关规定的有效执行。
转作风“严”字当头打造硬队伍
提前立规、严格要求,争做表率意识强。年初,靖宇县纪委制定出台了纪检监察干部十条禁令,明确了专门受理机构和快速办理机制,规定了具体处理办法,印制了百余本“十条禁令”行为规范,保证全县百余名纪检干部人手一册,“十条禁令”从十个方面约束纪检干部的行为,让每名纪检监察干部在心中树起标尺,争做严于律己、对党忠诚的表率;做坚持原则、牢记宗旨的表率;做敢于担当、秉公执纪的表率;做真抓实干、恪尽职守的表率;做淡泊名利、清廉守纪的表率。同时还配套制定了举报方式和处理办法,接受广大群众的投诉举报,达到令行禁止。
加大力度、严格监督,套紧考核“紧箍咒”。为大力整肃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纪律,严防“灯下黑”,制定考核工作制度和相关细则,由委局领导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机关干部在岗情况、工作作风、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全方面检查。值周领导每天检查4次以上,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自揭“伤疤”、自晾“家丑”,委局机关干部严格按照“与工作要求比,与优秀同事比”的要求,自查自纠,重新审视自己、审视工作,打开“手电”照照自己,对照差距、找准不足。
创新手段、严格管理,自身权力“进笼子”。在全县开展第二批构筑实施“权力入笼”工程之际,创新手段,率先在本单位内部开展“权力入笼”工程。重点围绕信访举报处置、案件线索取舍、案件检查等权力事项,组织委局重点科室、重点岗位及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掌握制度规定,逐项对照检查,严格遵守执行,将手中的权力全部装进制度“笼子”,杜绝权力行使没有边界、不受制约、不进“笼子”,防止在“笼子”外运行。逐级签订“权力入笼”承诺书,公开“权力入笼”事项和权力运行流程,接受社会监督。
注重学习、严格教育,提升素质铸铁军。为提高全员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锻造纪检监察干部的打铁硬功,开设纪检监察业务大讲堂,把学习作为提高纪检监察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和监督执纪能力的根本途径。围绕案件检查主业,分别由班子成员和科室负责人结合自身业务特长,轮流主讲,相互学习,以讲促学,以学促干,补脑壮身,拓宽纪检监察干部的学习面,不断增加知识储备、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在干部监督、依法执纪、依法办案、惩治和预防腐败等方面的能力,以过硬的业务素质履职尽责。
(靖宇县纪委宣教室 李瑛)